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道 據香港《信報》9月14日報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已明言9月15日將對華為芯片“斷供”。面對“最后期限”,華為卻變得更“進取”。
報道援引臺媒報道稱,華為旗下海思近日大手筆包了一架貨運專機,運走所有已下單的芯片,表明華為已做好斷供的“最壞打算”。內地通信分析師則預計,華為“最后一代”高端芯片麒麟9000備貨量約1000萬片,意味有約1000萬部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仍可用上這批芯片,再支撐約半年后就可能成為“絕響”。不過,上周華為已宣布明年全面支持手機搭載自行研發(fā)的鴻蒙2.0系統(tǒng),這令其手機器件國產率由目前不到30%,提升到美國斷供后的86%。美國這次斷供能否令中國手機業(yè)變成火鳳凰般涅槃重生,尚待時間驗證。
報道表示,相信華為芯片斷供事件可能亦成為促使內地加快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的誘因之一。這也正是華為高管所講的,斷供事件有如坊間常說的危機這兩字,代表有危亦將有機。
另據英國《衛(wèi)報》網站9月13日報道,美國政府宣布在本國的移動網絡中禁用華為設備,其在“五眼聯盟”情報共享系統(tǒng)中的3個手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恭敬地予以仿效。只有英國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最終也屈服了。于是英國移動運營商不僅將不被允許在5G網絡中使用華為設備,還必須將使用中的華為設備從自己的3G和4G網絡中移除。英國電信公司高管稱這一過程可能長達10年,而且將耗費巨資,還可能導致服務中斷和臨時性斷網。
報道稱,但是移動網絡設備只是華為公司的產品系列之一,而且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仍熱衷于購買其產品,因此與其說失去西方顧客是摧毀性打擊,倒不如說是一個騷擾。于是,美國把注意力轉向其智能手機業(yè)務。第一個階段是禁止美國公司向其提供本土軟件。由此,通常安裝在大多數安卓手機上的所有谷歌應用程序從華為的設備上消失了。這使得華為手機基本上無法在西方國家銷售,不過它們在中國仍然很走俏。
接下來,美國禁止美國芯片制造企業(yè)向華為出售芯片。一開始,美國商務部頒布限制措施,要求企業(yè)在向華為出售美國制造的設備前必須獲得許可證。上月,美國商務部的打壓力度加碼:禁止華為公司獲得利用美國軟件或技術研發(fā)或生產的所有芯片和電子元件,并立即生效。
報道認為,沒有人知道這種扼殺華為的企圖會以何種方式取得成功。這家公司體量過于巨大。畢竟,華為仍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而且不結盟國家仍將購買其移動網絡設備。但是,如果美國攻擊背后的動機之一是減少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技術領先者的機會,那么這種攻擊將不大可能奏效。
報道稱,業(yè)已發(fā)生的一切事實表明,這場打壓運動凸顯了半導體設計和制造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已成為關鍵的戰(zhàn)略資產。中國人明白這一點,他們完全沒理由不去打造這種戰(zhàn)略能力:中國所需的只是資金和人才,而他們同時擁有這兩樣資源。
責任編輯:水墨江南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