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已經不能再繼續(xù)拖延”,在16日的記者會上,日本官方長官加藤勝信宣布,日本內閣會議將在10月底前正式決定,把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
說這話時,言語中透著“無奈和為難”。
同一天,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梶山弘志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政府還未做出決定,但會“盡快確定” 。
兩位日本高官同時表態(tài),立即引發(fā)日媒以及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但事實真如兩人表現(xiàn)得那樣,日本政府做這個決定時“百般無奈”“猶豫不決”嗎?
核廢水問題始自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fā)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泄露,而且冷卻系統(tǒng)受損。為控制反應堆溫度,核電站所屬的東電公司每天要向其中注入大量的冷卻水。
最初幾年,每天產生核廢水四五百噸,即便去年開始降到170噸左右,到今年9月累積的總量也達到了123萬噸。這些放射性污水被儲存在核電站廠區(qū)的存儲罐內,同時進行凈化處理。
但最近,東電公司拉響“警報”:核廢水罐已經多達1044個,廠區(qū)可用儲存空間2022年夏天就將用盡。
日本政府這時提出準備向海洋排放,可謂“時機”正好:我真的是形勢所迫,才用此下策。
但日媒的梳理表明,排水入海方案其實早已確定,日本政府也早想這么干,只是阻力太大。
共同社說,有關福島核廢水處理方案的討論2013年就開始了。7年間,至少出過5種方案,包括埋入地下、蒸發(fā)后排入大氣等。但到了今年2月,日本政府的決定已然明顯:排入海洋。
過去幾年,不僅日本國內漁業(yè)組織,韓國等周邊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也都強烈反對日本這樣做。
16日日本官員表態(tài)當天,韓國就做出反應,宣布啟動跨部門應對機制。
因為地理相近和關系緊張,最近幾年,韓國一直緊盯福島核廢水處理問題。就在上月,韓方還剛剛向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調查福島核廢水入??赡軐е碌姆派湫晕廴尽?/p>
其實,早在2011年事故剛發(fā)生時,日本官方就表現(xiàn)出了通過蒙騙等手段度過難關的苗頭。
一是福島核事故被稱為1986年切爾諾貝利之后最嚴重的核危機,但日本政府為了經濟利益,尤其擔心核電出口受到影響,一度故意掩蓋災難級別,本來是最高的7級,只報告說4級。
二是事發(fā)之初,東電就曾直接將第一批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結果在福島核事故的第一個月,整個太平洋就都監(jiān)測到放射性物質,第二個月更大區(qū)域的海洋就都檢測到了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
因為這個,日本政府當時飽受國際社會批評。
現(xiàn)在加藤勝信、梶山弘志等日本官員出來吹風,說明日本政府又想制造“機會”故技重施。
02
福島核廢水危害有多可怕?日本政府至今仍在欺騙世界。
決定“排水入?!保毡菊紫葟娬{,相關放射性污水已經過處理,達到所謂排放標準。
但對是否達標,早在2018年,日本政府就翻過車了。
核事故發(fā)生后,東電公司在用一種凈化設備處理廢水,并稱除了危害性較小的氚,其他放射性物質都能清除。
但2018年,一些專家研究2017年的福島核廢水時發(fā)現(xiàn),處理過的污染水中不僅有氚,還有碳14、鈷60和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質殘留。
當時就有不少人批評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公然欺騙國際社會。
除了聲稱達標,日本政府還給這個決定加了一個“稀釋后”的前綴,聲稱先稀釋40倍后再排放,“這是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處理方式”。
但連日本網友都說,這是糊弄鬼呢!
核廢水總量在那,全部排完要30年。就算再稀釋,不還是那么多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海嗎!
對日本直接把核廢水排入大海,不少專業(yè)機構都已提出警告。
來自德國的一家頂級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曾對核廢水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模,結果顯示:
57天內,輻射就將擴散至大平洋大半區(qū)域;半年后高劑量輻射大規(guī)模擴散;只需3年,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污染。
其他權威海洋研究機構,比如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也曾預測福島核污染擴散情形。結論大體一致:
在洋流作用下,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將擴散到整個太平洋甚至全球海洋環(huán)境。
換句話說,日本政府真那樣做,影響的將是整個人類。
而核污染有多可怕,想必不用太多科普了。
34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至今后遺癥仍在。福島核事故幾乎與切爾諾貝利同級,雖然剛過去十年,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就已觀察到了諸多核輻射造成的惡果:
福島未成年人甲狀腺癌發(fā)病率,高達日本平均水平的數(shù)十倍;福島附近海域海水中的銫-137濃度最高達正常值的1000倍,而且已在魚類體內富集;福島地區(qū)的農作物等放射性物質也都嚴重超標......
有專家說,在核廢水這件事上,日本政府撒謊成性,徹底丟了科學、政治和外交信用。
更惡劣的地方在于,日本政府明知道核輻射擴散的嚴重后果,仍然投機鉆營尋找借口要將核廢水排入大海。
這種明知故犯,已稱得上是對全球海洋和整個人類的犯罪。
03
除了排入海洋,日本政府真的“別無選擇”了嗎?
當然不是!日本政府還有很大作為空間。
目前,福島核電站周邊仍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 因為核輻射量很高,本來就不適合人居住。閑置也是閑置,滿可用作新的核廢水存儲點。
有專家替日本政府算了筆賬:目前已經知道10年間核廢水增長量,那么按照核電站大概三四十年的解體時間,未來核廢水總量可以預知,這個過程的風險是可控的。
這樣也是“以空間換時間”,爭取更優(yōu)解決方式。
在此期間,一是核廢水放射性將會逐漸衰減,比如氚的半衰期大概13年,再過幾十年,這批核廢水的輻射性將成倍降低。
二是日本政府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或者自己努力或者借助國際合作,加速研發(fā)新的核污染處理辦法。
但問題是,日本政府愿意那么做嗎?
至少現(xiàn)在沒看出來!
綠色和平組織去年就曾對日本政府提出嚴厲批評,稱其出于成本考慮,沒去開發(fā)清除放射性污染物氚的廢水處理技術,沒把目標放在保護整個太平洋生態(tài)的長遠目標上。
據說,多家核能公司曾向日本相關部門提交除氚技術的建議書,開支預計達20億至1800億美元。結果呢?“這些方案都沒能進入詳細技術評估階段”,就被認為不可行,駁回了。
想想也是,為了經濟考量,連30多年來最嚴重核災難都能故意降級通報;為了淡化輻射恐懼,連民眾可承受的輻射暴露水平都能故意提高......
還有什么做不出來的呢?
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懦夫行為”,招致周邊國家以及包括聯(lián)合在內國際組織的強烈反對和批評。
今年6月,聯(lián)合國關注危險物質處置等問題的相關特別報告員發(fā)聲,敦促日本政府不要無視在核廢料處理問題上的義務,不要借著疫情之機,沒經過國際磋商,就強推核廢水入海。
幾位特別報告員說得直白:核廢料如何處理“將對人類和地球產生持續(xù)幾代人的深遠影響”,新冠疫情不能成為日本將公眾注意力從這個重大問題上轉移開來的手段。
他們也提出,目前福島核電站還有充足空間建造更多核廢水存儲罐,日本政府“無須倉促決定”。
意思再清楚不過,奉勸日本別搞這種偷偷摸摸、禍及世界的動作。
但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其他國家怎樣阻止它呢?
一位國際法問題學者說,日本政府要向海洋排放核廢水,首先需要獲得一個受到別國認可的權威國際認證。不經過程序就向海洋排污,就是違反國際法,其他任何國家都可起訴日本或者索賠。
福島核事故本身已是人間災難,日本應該把精力放在尋求國際合作處理危機,而非機關算盡,老惦記著把禍甩出去,這樣反會制造更大規(guī)模災難。
如果那樣,日本政府就真是在作孽了。
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水墨江南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