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煽風點火下,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降至冰點,合作貿易銳減。在此背景下,美國又將目光放在中國身上,慫恿歐盟對付中國,實施出口限制。然而,已經被美國坑過一次的歐盟,這回主動回絕了美國,開口說“不”。

日前,彭博社有消息傳出,美國官員正在與歐盟討論,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的可能性。彭博社稱,歐盟應當從制裁俄羅斯中吸取教訓,以這些經驗,來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具體內容,可能會在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之前討論。
然而,白宮的這一項建議,并沒有被歐盟所接受。歐盟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不一樣,不打算用制裁俄羅斯的方法,放在中國身上。不僅如此,一些歐洲國家似乎也已經看出了,美國企圖將歐盟變成反華機構的意圖,這些歐洲國家建議,中歐之間的貿易關系應更多地關注“積極議程”。
值得一提的是,有個細節(jié)特別有意思,當歐盟拒絕了美國的提議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薩洛尼?夏爾馬在被問及有關情況時,又轉變了一副面孔,稱“美國并沒有打算將對俄羅斯的出口限制擴大到中國,也沒有對歐洲提過這種建議”。
然而,美國真的沒有嗎?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美國的一貫作風,嘴上說著“期待與中國合作”,背地里又出臺一系列針對中企的措施也已是常事。因此,美國之所以態(tài)度轉變得如此之快,很有可能還是因為,歐盟的回答,給美國碰了一鼻子灰,所以美國想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此外,從歐盟的回答中,我們也能看出,美國這一肚子壞水,也不太可能實現。如果說俄羅斯和歐洲是擺在明面上的能源利益關系,那么歐洲跟中國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貿易關系。
此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公開表示,沒有一個歐洲公司愿意跟中國脫鉤,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增長市場以及關鍵供應商。東布羅夫斯基斯還給歐盟提了個醒,稱“跟中國打交道應該本著務實的態(tài)度”。身為歐盟的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自然知道中國對歐盟經濟有多重要。今年4月份,歐盟統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占歐盟對外出口的10%;以及歐盟最大的進口伙伴,占歐盟以外進口的22%。不僅如此,在2011年至2021年這十年間,歐盟對華出口額從1270億歐元增至2230億歐元;而進口額則從2390億歐元增至了4720億歐元。因此,礙于中歐之間貿易體量太大,歐盟也不能輕舉妄動。
其次,歐盟現在因制裁俄羅斯,已經深受其害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能給歐洲帶來多大利益,這些歐洲政客是心里有數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勢必會再次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打擊。
因此,即便歐洲政客論調與美國亦步亦趨,但在實際的貿易合作上,歐洲政客還是會認清現實,例如朔爾茨不顧國內反對,執(zhí)意推進中企投資德國漢堡港,就是一個有力的例子。更何況,美國在俄烏沖突中,不僅想拖垮俄羅斯,還狠狠地收割了一番歐洲,例如:高價賣能源給歐洲、挖歐洲制造業(yè)墻腳。而這些事情,歐洲政客也是心知肚明的。對此,法德還公開對美國表示了些許不滿,因此,很難再聽得進美國的一些“建議”。
美國應該認識到,中國不是俄羅斯,想用制裁俄羅斯的方法放在中國身上,恐怕很難行得通。更何況,已經吃過一次虧的歐洲,心里也有數,知道這樣做,下場會比制裁俄羅斯還要難看。不過,美國的這一建議,也給我們提了個醒,面對波譎云詭的局勢,我們必須得時刻做好準備。